來臉書專頁,找我聊聊天吧!Gourmet Passion FB粉絲團
來瑞士生活也一年多了,
雖然扣掉前後回台灣的時間,
或許在瑞士生活的真正日子其實還不滿一年。
但這些日子來,法文聽力終究是逐漸變好了,
坐在日內瓦的電車上,
少女們的法文交談似乎越來越不再什麼「法式浪漫」,
我開始聽出了她們「高談闊論」之中的許多「八卦」,
與她們有點...嗯...「亂七八糟的情愛」。
從前對法文存有的那種浪漫憧憬,
早已隨在日內瓦的真實生活經歷,一天天蕩然無存。
來回台灣歐洲之間,
回到台灣進行一些講座分享時,
總有一些少女會跟我表示:
「嫁給外國人,是我最大的夢想。」
總有一些民眾會對我表示:
「住歐洲,哦~很有錢哦!」
對於少女們,我總是很想問:
「你們嚮往的到底是甚麼?
是單單想要離開家?
還是覺得說英文甚至其他相對少人使用的歐陸語言就是很酷?
或甚至是因為真的是為了想跟洋男一起而想嫁到海外?」
我更想問的是:
「妳們口中的『外國人』,是那些國家的外國人?
只有講英文的嗎?只有白種人嗎?
非洲、拉丁美洲、東南亞的,還會是妳們口中的那些夢想嗎?嫁不嫁呢?」
對於民眾們,我總是想表示:
「不管走到哪裡,生活就是生活,人生總是有一好沒有兩好。
歐洲社會福利好、生活步調慢,
但可別忘了這裡的物價水平高、稅金也抽到爆。
我可以在美麗的湖邊吃一罐鮪魚罐頭夾土司,
喝自己沖的茶,
過著沒有夜市、沒有小吃的日子,
我必須忍耐,但我可以擁有全世界的人都讚嘆的美景。
生活的關鍵點,是在不同環境的自我調適,
而不是歐洲生活就是爽!」
生活物價極高的日內瓦,可說也是一座慾望城市?
電車上的少女嘻嘻哈哈,雖然說著軟儂的法語感覺甜美,
但不認真聽又可會知道妳我都只是凡人?
日內瓦生活的好處之一,就是可以強烈感受到瑞士人對於各種種族的融合與接受
忽然,我想起自己雖然從不想嫁外國人,
但也曾經落入因為只看媒體給的資訊、只了解當年學校給的填鴨教育訊息,
因而對歐美生活滿是美夢的圈套。
國中學英文時,畢竟台灣是美式教育,
導致當年對美國總有巨大的憧憬,
直到前往了英國當志工後,才發現美國這國家,
原來不全然都是美夢,
它也有大帝國的一面,與其社會問題。
我又想起,根據傳媒營造的印象,
當年在心中對英國總是覺得一切都該lovely,
跟這國家應當會有滿滿的ladies & gentleman,
一直到真的在當地生活過,
才發現「部分永遠不能代表全體」。
其實,文化可以那麼相似相近,
但我怎麼似乎常因著學習過程中的既定印象,而自我腦補,
總之就是常常以偏概全的總括一些對其他國家與當地文化的認知。
未來,
我想我還是會因為不熟悉,
而不能完全避免一些對於其他國家的自我腦補,
但我會記得告訴自己:
「這些對於文化的腦補,
總之都是源於自我對於未知的期待,
要學會『走過、看過,轉化的經驗與見聞,才是真實』的真諦,
而不是活在道聽塗說又似是而非的一份想像之中!」
這點,我會戒慎恐懼地時刻切記自我提醒!
延伸閱讀點我看
來粉絲團,找我聊聊天吧!Gourmet Passion FB粉絲團
留言列表